2010年6月28日 星期一

念茲在茲

「念茲在茲」就是「活在當下」的意思。香港人就是忙人,生活節奏快,等車的時間便用電話收電郵;同一時間可做多樣工作,一心多用,multitasking,如電腦一樣。我就是這一類人,一開電腦便不得了,收電郵、上戴相片到 online album、看facebook、預備教案、做夜神功課,所以我買的電腦是快腦,quadro core + 6G ram。縱使快腦也有當機的時候,快腦也不能付荷過多程式的啟動,人腦也是一樣,同時間啟動過多程式會引致一時的失常;multitasking好像很有能力,也暗藏危機。我食飯速度出名快,不消5分鐘便完成午餐,吃的時候腦袋還在運算未來的工作,可能這是醫生的長期訓練吧。如果你問我吃的飯菜有何味道,我也不知道,正是「食而不知其味」。一行禪師提過「我食知我食」,就是「活在當下」的意思,食飯的時候就用心食飯,欣賞食物的味道,仔細咀嚼,關神父說要每啖也咀嚼三十下,將忙的節奏調較,將拉緊的弓放鬆一陣子。在退省中我破記錄的食了半小時午飯,鹹酸菜原來是愈咀嚼便愈甜的!

「念茲在茲」告訴我們每一件事都用心去做。「用心」與「盡做到最好」不同,用心是有一份平和,沒有急速或衝次的感覺,對結果不計較,重要的是用心。所持的態度是:就算是同一件事,我也要當作是第一次作,也是最後一次作。這樣,真心、珍惜自然會流露出來。看聖經也要「念茲在茲」,耳熟能祥的章節也要當是第一次看,也是最後一次看,上主的話自然深入腑。和親人相處也是一樣,誰知道下星期我們還可再見、再飲茶嗎?每次見面不是為滿全責任,飲茶時不是各做各事,如同撘枱一樣。用心的一句問候、一個眼神、一個身體語言都令人感到溫暖,感到天主的愛。去感恩祭更要「念茲在茲」,特別在領聖體中,基督親自臨在和我們結合,我們用心的去領受、去感謝、去愛。

2010年6月27日 星期日

祝你平安



在新約導論中白神父提到「平安」一詞,原來內中很有意思,遠遠超過心境平安。希伯來文是 Shalom,其實沒有一個英文一或中文字可以完全表達它的意思。在 Dictonary of the Bible (McKenzie) 中Shalom表示來自雅威的、完滿的、甚麼也不缺少的祝福,在每一方面皆是祝福滿滿。白神父的英語翻譯是"fullness of every blessings"。這使我想起基督教一首很有意思的歌:

田中的白鷺絲,無欠缺什麼;
山頂的百合花,春天現香味。
總是全能的上帝,每日賞賜真福氣,
使地上發芽、結實,顯出愛疼的根據。
耶和華祝福滿滿,親像海邊土沙,恩典慈愛直到萬世代。
我要舉手敬拜祂,出歡喜的歌聲,讚美稱頌祂名永無息。

在感恩祭中我們所互祝的平安不只是一個問候,一個照呼,卻是祝福對方有從天主所賜的完滿祝福。隆重降福的禱文來自戶籍紀:「願上主祝福你,保護你;願上主的慈顏光照你,仁慈待你。願上主轉面垂顧你,賜你平安(戶6:24-26)所講的平安也是同樣意思。猶太人習慣以Shalom彼此問候,實在值得我們學習。下次遇到朋友打照呼時,都送贈一句「祝你平安」。在新頌恩歌書中有一首 "Shalom" 用希伯來原文作歌詞:

Shalom Chaverim, shalom chaverim,
Shalom, shalom
L’hit-rah-oat, L’hit-rah-oat
Shalom, shalom

英文翻譯是我們熟悉的:
Shalom my friends, shalom my friends, shalom, shalom
Till we meet again, till we meet again
Shalom, shalom.

用原文唱出Shalom使我們更體味Shalom的原意。向着我們祝福的人唱出這首歌,又點止「祝你平安咁簡單?我愈來愈想學習希伯來文了。


2010年6月25日 星期五

同體大悲、無緣大悲

在聖體聖血節中,周神父以「同體大悲」形容我們在基督內的關係。「同體大悲」是佛家詞語,形容人人皆有佛性,衆生是佛、佛是衆生,每個人都是一樣,這就是同體,因着「同體」的關係,我們對衆人皆有慈悲心。在聖體聖事中我們享同一基督的身體,每一個聖體都是基督的身體,所以我對身邊的兄弟姊妹該有慈悲心,這份慈悲心不是理性分析出來的,而是自然的流露。在聖堂裹當我們凝視着身邊的一位不認識的教友,就好像看着自己的肢體一樣,因為我們是因着同餐唯一的天糧而在同一基督的身體內。

「就如身體只是一個,郤有許多肢體;身體所有的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體:基督也是這樣。...若是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都一同受苦, 若是一個肢體蒙受尊榮, 所有的肢體都一同歡樂。(格前12:12,26) 所以,我們對教會內的兄弟姊妹要慷慨,要大方;雖然天主教沒有十一奉獻的規定,因着這份慈悲心,我們必定很樂意去捐助。捐多少才足夠呢?德蘭修女的名句很有智慧:捐到你有疼痛的感覺就是夠。

「無緣大悲」
這也是佛家的詞語,表達對不同的人無論是富有的、貧窮的、上流社會的、草根的,都懷着一模一樣的慈悲心去度衆生。衆生一律平等。基督也是一樣,無論對罪人,聖人,富有的人、外邦人、甚至出賣他的人都同樣的愛,並愛他們到底,為大衆作贖價。更進一步耶穌特別鍾愛罪人和被社會遺棄的人,稅吏、娼妓、外邦人、不潔的人都是耶穌喜歡親近的。現代社會缺乏「無緣大悲」的心,甚至在教會內也是一樣。對衣著不光鮮的,污穢一點的,精神有一點問題的都敬而遠之,唯恐受到污染。雖然有時不至於抗拒至退避三舍,但要主動去關心他們卻甚難做到。領受基督的聖體後我們就是活的聖體,肖似基督,祈求天父賜我一顆「無緣大悲」的慈悲心去親近、去服待弱小的兄弟姊妹。

2010年6月23日 星期三

忙而不「枯」,煩而不「燥」

在一天的日間退省中,關神父帶領我們練習「觀呼吸」,從而達到「定」(at ease) 和「靜」(at peace) 的狀態。

要在繁忙的工作中做到忙而不「枯」,煩而不「燥」,一刻的靜是必要的。關神父分享他在羅馬讀書時候的一個故事。他在羅馬住的宿舍是對正一個很美的小森林,每天放學都會去欣賞一下。一天他發覺森林的樹木被削光了,他很氣忿,即時追查是誰幹的,最後他發覺是花王做的,花王的解釋另他印象深刻,原來要森林長得茂盛,每八至十年便要削光一次,使樹木之間不會搶位,而地上長期被庶閉會長出有害之物,削光樹木使土地重見光明,樹木長得更茁壯。重整使人更健康,如一杯混濁的水,一刻的靜讓雜物沉澱,水又變得清。

「觀呼吸」使人入定和入靜。選一個舒適的坐姿,仔細留意自己的呼吸,自己正在呼吸。第一步將注意力集中在鼻尖,吸入空氣時留意空氣從鼻尖開始浸入肺部,呼氣的時候留意空氣從肺部流到鼻尖然後呼出。第二步在吸氣的時候留意自己是整個人在吸氣,自己是實在的自己,呼氣的時候同樣留意自己是整個自己在呼氣。第三步想像吸入空氣就是吸入天主的滿滿祝福,從鼻孔直達身體每一個細胞,呼氣時將身體所有有毒的物質呼出,呼出惡念,呼出不愉快的經驗、傷痕。第四步是吸入天主的祝福,呼出我的祝福給與我身邊所愛的人,所恐懼的人,所討厭的人。每呼出一次便是祝福一個人。每一步可做八至十下,不用刻意深呼吸,只是留意自己的呼吸便足夠。

「觀呼吸」可隨時做到,忙到透不過氣時,煩到有燥意時,爭執過後,情緒激動時,心情無理由的欠佳時,「觀呼吸」都可幫助我們靜下來,重整自己。

在「觀呼吸」中我回到靈魂深處,再次發現我是誰,我是甚麼,我在那裹。

Return again, return again,
Return to the land of your soul
Return to who you are
Return to what you are
Return to where you are
Born and reborn again

能夠入靜,我們才能聆聽上主的話,才能真正的祈禱。

2010年6月4日 星期五

六四二十四

今天是六四事件的 21 周年,1989年6月4日我四剛考完中七A level,對着電視看見天安門屠殺的片段,記者冒著生命危險、強忍着激動的情緒報導,全香港響起聲援殉道或受傷的學生的力量,當時我可以做的就是上街遊行,大聲疾呼。轉眼已21年,情緒變得平靜,但是未敢忘記。學生以血去維護真理,和我們的殉道聖人作同樣的犧牲。6月24日是約翰洗者的誕辰紀念,他也是作真理的前驅而被黑落德王殺死。今日我們缺少的就是一份殉道者的精神,為真理作証而不畏強權。歷史告訴我們要承認自己的罪需要長時間,我不認為在我有生之年可以見到平反六四,不過我相信歷史會批判歷史,我會繼續將我所見所聞口傳給我的後代,如同我們偉大的聖傳一樣。我無懼指出歷史書的失實,求主的聖神引領我,保護我、燃燒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