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0日 星期五

破地獄

九月八日是守夜的日子,母親在安排殯儀時希望場面不太冷清,添上淒涼感覺,所以請人打齋唸經,也不知是道教還是佛教,總之是中式。其實父親是無神論,甚麼儀式對他來說沒有多大意義,更重要的相信是使在生的人安心。我身穿黑衣,一早表明信奉天主教,除了作為家屬去謝禮外,我只是個旁觀者,一切由大家姐頂上,也不用、買水。破地獄、過橋、拾花錢,三小時的儀式使靈堂熱鬧非常,我媽也很滿意。我問她知不知道當中意義,她答說不知,只是她以前去的殯葬也是這樣做,我忍不住向她解釋了一陣子。在觀看整個儀式時,我發覺中國對死後的世界有一套很完整的概念,近似將現世生活投射到死後,又夾雜了佛教輪迴的信念。紙扎的花園洋房、銀礦、金橋銀橋、轎夫、金童玉女等都是標準的祭品。生前為一層樓煩,死後也要為居所擔憂,難怪人人都不想死。從「破地獄」也窺探到中國人對地獄的觀念,破一次代表超越一層地獄,使先人受苦小一些。其實從來沒有死去多時的人復活過來告訴我們死後的世界,一切都是人的投射。


天主教對死亡的演譯完全兩回事,「生活原是基督,死亡乃是利益。」(斐1:21) 我們期待的就是「主耶穌,你來罷!」(默22:20) 在信經中我們「期待死人的復活及來世的生命」。因基督的死而復活使我們有希望,信仰沒有落空。究竟死後的世界是怎樣的?聖保祿宗徒是這樣描述:「因為我們若是信耶穌死了,也復活了,同樣也必信天主要領那些死於耶穌內的人同衪一起來。.....因為在發命時,在總領天使吶喊和天主的號聲響時,主要親自由天降來,那些死於基督內的人先要復活,然後我們這些活著還存留的人,同時與他們一起要被提到雲彩上,到空中迎接主:這樣,我們就時常同主在一起」(得前4:14-18)。天堂就是「常同主在一起」,其實,在彌撒中我們已預嘗天上耶路撒冷的祭宴,領受基督的聖體時與主結合,使「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內生活。」(迦2:20)


天堂相反就是地獄:與主永遠分離。在富翁與拉匝祿的比喻中 (路16:19-31),在地獄的感覺是「在這火燄中極甚慘苦。痛苦的地方(路16:24, 27),與天堂「隔著一個巨大的深淵」。我們如何破除這地獄呢?耶穌早已教導我們:


「你們要謹慎,躲避一切貪婪,因為一個人縱然富裕,他的生命並不在於他的資產。」(路12:15)


「你們小小的羊群,不要害怕! 因為你們的父喜歡把天國賜給你們。要變賣你們所有的來施捨,為你們自己備下經久不朽的錢囊,在天上備下取用不盡的寶藏。」(路12:32-33)


死後去天堂還是地獄,現在就可以決擇。朋友,你會怎樣選?

2010年9月7日 星期二

「愛」使人得救

老父以八十高齡離開人世,應該是笑喪,連我媽也說他「該死」。然而,陪伴他離開時,實難掩飾陣陣的傷感;父親離開後,媽媽口說無事無事,就是神不守舍,煮飯也切到手指出血。追尋一下傷心的來源,就是在數十年間與父親愛與被愛的互動。年幼時家境雖然貧窮,快樂的回憶卻很多,父親作的士司機養活我們,一早天未光已返工,我在小學放假時,也一早起床跟他去飲早茶,灣仔「雙喜」酒樓雖已結業,我仍然清楚記得酒樓的模樣。暑假時他在大清早便和我一起到山頂跑步,小做一點生意來陪我。父親當夜更時,我是小學下午班,他會煮午飯給我吃,最拿手是煎蛋角,又香又脆。父親給我的不是富有的家,卻是一個溫暖的家。縱然間中也有大吵的時候,被愛的感覺卻很強烈。我最不孝的應該是讀大學的時候,只顧自己的事,忽略了他們。正是在愛的環境長大,我才懂去愛,也深深明白管教子女的竅門,體驗天主的愛也是從家裏開始。家中只有我信仰基督,父親生前不相信,也無意願加入教會,所以我也沒有要求他臨終付洗。究竟我父親會否得救呢?梵二「教會憲章」是這樣說的:


救世者願意人人都得救(參閱弟前:二,4)。原來那些非因自己的過失,而不知道基督的福音及其教會的人,卻誠心尋求天主,並按照良心的指示,在天主聖寵的感召下,實行天主的聖意,他們是可以得到永生的。還有一些人,非因自已的過失,尚未認識天主,卻不無天主聖寵而勉力度著正直的生活,天主上智也不會使他們缺少為得救必需的助佑。在他們中所有的任何真善的成分,教會都視之為接受福音的準備,是天主為光照眾人得到生命而賜與的。(教會憲章16號)


如明知天主藉耶穌基督所創立的天主公教為得救必經之路,而不願加入,或不願在教會內堅持到底,便不能得救。雖已參加教會卻不堅守愛德,身在教內而心在教外的人,仍舊不能得救。(教會憲章14號)


我對我父的得救充滿信心,雖然他不懂信仰,但他按良心的指示勉力渡正直的生活,不求己益,凡事包容,用慈祥的愛滋養我,來日我們必在天國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