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6日 星期五

古喻今遇 1


「我要開口說比喻,要說出由創世以來的隱密事。」(瑪13:35)

這幾天參與了「古喻今遇」聖言同行者工作坊,主題是「比喻「古喻、今遇」,返回古時比喻的原意,從比喻的原意中進入今天文化中,在現在的生活中重新領悟新的寓意 (allegory)正是今次工作坊的目的。


李志忠兄弟和高厦芳修女的精彩演譯使我得益良多,李志忠兄弟從猶太人的歷史和文化、文學的特性深入了解當時耶穌想表達的原來意思。浪子回頭的比喻大家都很熟悉,李兄弟再深入的剖析,令我看得更多更遠。幼子的不孝竟到如斯地步,原來猶太人的分產的規定是,在父親快去世時,才分清遺產 (德33:24),兒子只可以在父親死後才可變賣家產,但幼子卻一早要求分產,這跟希望父親死去無異;幼子且賣掉所有,視父親如同死去一樣。這和慈父的大愛形成強烈對比:父親在幼子離他還遠的時候已跑上前擁抱他。天父就是這樣愛我們,他要求的只是我們回頭,且天天盼望我們回頭,我們未能行完的路天父已早替我們行了。其實長子同樣不孝,他也分了一份,即默許這事發生,只是他沒有離去罷了,他也一樣期望父親死去,長子同樣需要悔改。豆莢是窮人的食物,將豆莢磨成粉來製造餅。豆莢和悔改相連,人要到吃豆莢的困境才想起悔改。這正是幼子的困境中的境,他已去到最差的地步,連豆莢也沒有。

如果大家有興趣,可看李兄弟的新作,必定獲益不淺。在工作坊中我也學了幾首希伯來文歌,遲些再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